首页
新闻头条 宣传信息 未 成 年 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我们的节日
要 闻 “双争”进行时 高层动向
要闻轮显 “双争”光荣榜 领导活动
图文简报 魅力唐山
他山之石 热点评论
文明视频 文明微博
专题活动 工作提示
  唐山文明网首页 > 魅力唐山
此刻擎起心中的旗帜
来 源:唐山劳动日报
发表时间:2021-09-30
字体:[][][]

□ 葛昌秋 刘珲

 

杨十三烈士的曾孙杨小冀。

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和小学生们在魏春波烈士纪念馆举行挂国旗活动。

马宗周和《救国报》的战友们。(资料图)

唐山劳动日报社小记者、西庄小学学生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节庆日,为烈士挂国旗”的倡议。

  打开岁月的记忆,触摸日历中的365个日子。9月30日,这个简单又普通的日子却有着不平凡的意义。这天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日子,它是新中国的烈士纪念日!

  烈士,是指那些在革命斗争、保卫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以及为争取大多数人的合法正当利益而壮烈牺牲的人员。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规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随之,这天成为一个国家的纪念日。那一刻,五星红旗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擎起,高高飘扬!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近代以来,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为了国家繁荣富强,无数的英雄献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勋彪炳史册,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每个烈士的背后都有一段非凡的人生经历,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事迹,那是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是他们,用忠诚、用热血,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是他们,用生命、用无畏,捍卫了民族尊严!

  今天,系好鲜红的领巾,高举鲜亮的队旗;穿上鲜明的马甲,挂起鲜艳的国旗,那一抹中国红在眼前涌起波澜,沁入心灵深处。学习烈士品德,弘扬烈士精神,缅怀烈士功绩,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歌声中,服务队挂国旗

  秋日,天空湛蓝,群山叠翠。

  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一阵稚嫩的歌声唱响了迁西县西庄村这个小山村,把庄严的国歌送进了一户农家小院。大门口刚刚悬挂上的两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秋天里最美的一道风景。

  这是国网迁西县供电公司的共产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和西庄小学的小学生们,在魏春波烈士纪念馆举行的挂国旗活动。

  小院是魏春波烈士的故居,大门两侧镌刻着原冀热辽军区领导人李运昌、张明远、苏林燕、詹才芳、李中权于1946年联名敬献的挽联:为革命牺牲一切,毁家纾难,死兄死弟死妻侄,鲜血洒遍燕山麓;与倭奴搏斗数年,捐躯殉国,成仁成义成烈士,勋猷洋溢滦水滨。这幅挽联,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魏春波烈士穿越血色的悲壮革命历程。

  “一门忠烈,7人投身抗日,6人捐躯殉国难。”魏春波烈士牺牲后,他位于迁西县西庄村的故居一直被保留下来,中共迁西县委、迁西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在此修建了“魏春波烈士纪念馆”。2015年,魏春波被国家民政部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烈士名录。“魏春波烈士纪念馆”已被命名为唐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学习传承革命传统的重要阵地。

  “烈士为信仰而奋斗,为了这面旗帜而不惜一切,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永远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源泉。组织悬挂国旗,是向烈士表达崇高的敬意,也是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教育与引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根植红色的种子。”唐山“钢铁之魂”迁西·共产党员服务队代表孙超动情地说。

  迁西县兴城镇西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陈奕锦告诉记者,他们对魏春波的事迹并不陌生,“他就是我们家乡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校也经常组织孩子们到这里缅怀烈士,向烈士致敬。参加了这次的挂国旗活动,孩子们的心灵又接受了一次洗礼:“是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会努力学习,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当天,在王平陆烈士纪念亭、韩东征纪念馆和张万兴等“老背篓”的家门口,共产党员服务队员和志愿者们,都悬挂了国旗,向为新中国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人们,表达一份真挚的情感。望着五星红旗,80多岁的张万兴感概万千,说到他们那一代供销战线的“老背篓”,不畏艰险、不怕辛苦、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就是为了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心中就是有了这面旗帜,才有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乡情中,红领巾发倡议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志向的人不能没有精神。今天,我们山河秀美,是因为无数革命烈士前赴后继将热血抛洒;今天,我们能够安居乐业,是因为千万烈士舍家纾难,将生命奉献。挂国旗,看似形式简单的活动,却蕴含着重大的意义。每一次悬挂国旗的行动,参与者对爱国主义的理解都会更深切,对烈士精神的领会都会更透彻。

  为纪念那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献出了宝贵生命的烈士,很多烈士的故居被保留下来,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的故居大多无人居住,很多烈士的后人生活在外地或烈士没了直系后人。怎样利用好红色基地,寻找一份家乡的记忆和身边的感动,把历史和现实对接起来,确定好人生的坐标,做烈士的传承人,铭记烈士功绩,赓续红色基因,是青少年的历史使命。

  活动现场,唐山劳动日报社小记者、迁西县西庄小学全体学生向全市中小学生发出倡议:我们中小学生都是烈士的后辈,我们应该用行动向烈士们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大家行动起来,在七一、国庆、春节等重大节庆日,到自己附近的烈士故居悬挂国旗,并始终坚持下去。通过挂国旗的行动,熟悉家乡烈士的功绩,铭记烈士,纪念烈士,让烈士感受祖国的日益强大,让烈士知道他们后继有人。通过挂国旗的行动,让烈士故居生动起来,让烈士精神代代相传。

  迁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杨宝富非常称赞这样的活动,他认为:“开展挂国旗活的动,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致敬烈士,纪念烈士,从而汲取奋斗的力量!致敬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活动和仪式感是为了工作、学习、生活中努力实践,向我们每个人期待的美好生活出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伟大祖国向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时代,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以祖国为傲,在‘国之大者’的大背景中,勇当正能量的奋斗者、搏击者、贡献者!”

  缅怀中,后来者有担当

  得知迁西县率先发起在烈士纪念地挂国旗活动并面向全市发出倡议的消息,作为烈士后人的杨小冀非常激动,连声称赞:“这个活动太有意义了!通过这种形式可以深入挖掘出更多烈士的事迹,让孩子们从家乡的、身边的烈士开始学起,把这种精神传承下来,传播出去!”

  杨小冀是杨十三烈士的曾孙。杨十三是迁安杨团堡人,著名的抗日英雄。他原名杨彦伦,投身抗战后曾改名杨裕民,因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他勤奋攻读,成为留美博士,学成回国致力于家乡造纸工业的改革。抗战爆发后,杨十三投笔从戎,积极参与筹划冀东武装抗日大暴动,领导抗日联军配合八路军宋、邓四纵队与日伪进行浴血奋战并曾受到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的亲切接见。他去世后,朱总司令主持了追悼大会,彭副总司令在悼词中说:杨十三的逝世,使我军失去了一位亲密合作的忠实朋友,使冀东人民失去了他们的抗日领袖,使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爱国热情极高的科学家。毛主席给杨十三送了题为《悼念冀东抗日英雄杨十三》的挽联: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作为革命烈士的后人,多年来,杨小冀一直多方搜集整理烈士们的相关资料,尽最大可能还原在那烽火岁月中先人们的英勇不屈、上下求索。在他的努力下,杨团堡的村使馆已经开始筹建,歌颂杨十三、李楚离、杨秀峰等革命烈士的连环画也将陆续出版。“我觉的,革命烈士不仅仅是谁家的亲人,他们是全中华、全社会的亲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这面旗帜,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一个人、几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薄的,在重大节庆日在烈士的纪念地挂国旗的倡议,却能成为星星之火,在全社会形成燎原之势。

  生前为冀东《救国报》社社长、冀热边特委秘书长的马宗周烈士的孙女马恩得知这一消息后,特意从北京发来微信表达激动之情。“此时,在烈士故居悬挂的国旗,跟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的国旗、奥运现场升起的国旗是一样的。这面旗代表着国家,是每个中国人心目中最有分量、最有情感的旗帜。只有懂得这面旗帜的来历,铭记为这面旗帜奋斗的英烈和先辈们,知道怎样感恩回报,为国旗增辉,才能真正理解在这面旗帜下,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才能感知这面旗帜带给你的力量和安全,带给你的幸福和安康,带给你的美好和未来!

  为什么家乡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他,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挂上一面鲜红的国旗,让我们胸怀祖国、脚踏实地,用辛勤的汗水刻苦读书、努力工作,为祖国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市委宣传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处处长张秀国认为:“未成年人的教育涉及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这需要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办法开展生动活泼、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特别是符合他们成长规律,易于被他们接受又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培养他们不断成长进步,早日成才。红色基因是他们在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基础,最强大的动力,最丰富的营养,他们会受益终生。”

  本版摄影 葛昌秋

  采访手记

  唐山是座革命的城市。多少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共同的目标,矢志不渝地奋斗;

  唐山是座有烈士的城市。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了社会主义事业,为了坚定的信仰而不惜一切,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唐山是座有烈士精神的城市。他们为了初心使命,不怕牺牲,心中想着人民,敢于斗争,勇往直前,凝固了不朽的精神,成为城市的财富;

  唐山是座有英雄精神赓续者的城市。他们为了继承和弘扬烈士精神,一代代擎起心中的旗帜,把烈士精神融入时代的步伐,用务实的践行书写人生的辉煌。

  当走过西庄村东的小河,看到河岸上繁华热闹的集市,百姓们选着生活用品,享受着秋日的收获,这幅山村的乡景画温馨而深刻;

  当站在魏春波故居的小院儿里,眺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宁静中仿佛蕴含着历史的回声。他就在此山中;

  当带有乡音的歌声唱起,小街里的雄壮与威严叩响心弦,滦河水的波涛声、喜峰口的风吼声、板栗园的剥落声汇聚在一起;

  当面对纪念馆内悬挂的党旗,门口飘动的国旗,领巾、队旗、马甲,一样的中国红点染了人间秋色。红色的记忆坚定了红色的信念,标注了红色的行动;

  从西庄到大黑坨,从上梨树峪到潘家峪,从地北头到杨团堡,从鲁家峪到赵各庄……打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画卷,唐山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地方,冀东的革命圣火在这里熊熊燃烧,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大钊精神、开滦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三条驴腿”艰苦创业的“穷棒子”精神、沙石峪“当代愚公”精神和“唐山抗震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唐山留下了精彩的足迹。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只有读懂了历史,才能以史为鉴,才能创造历史。但是,一段历史的创造,要有几代人的努力,要有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奋斗,更要有精神的传承。

  此时,我们擎起心中的旗帜,就是向党的敬意,就是向共和国的表达,就是向烈士的缅怀,就是向人民致敬、向未来的誓言。

  此刻,当我们擎起心中的旗帜,就是一种力量的凝聚,就是信心的坚定,就是创新的追求,就是团结的共识。

  此时此刻,擎起心中的旗帜,回眸来路,品味历史。在“三个努力建成”的践行中、在高质量发展中作为,把唐山建成革命之城,英雄之城,幸福之城,未来之城,让我们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葛昌秋

  

责任编辑:王 宏媛
W020200820293866486240.jpg
timg (3).jpg
111f.jpg
卢林
W020181113323896922539.jpg
张翎
微信图片_20200410112247.png
余秋雨文学十卷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河北省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08005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