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头条 宣传信息 未 成 年 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我们的节日
要 闻 “双争”进行时 高层动向
要闻轮显 “双争”光荣榜 领导活动
图文简报 魅力唐山
他山之石 热点评论
文明视频 文明微博
专题活动 工作提示
  唐山文明网首页 > 文明创建 > 村镇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道德重建和治理
来 源:唐山文明网
发表时间:2015-10-29
字体:[][][]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农民的道德需求日趋强烈,特别是面对农村道德治理日渐薄弱的现状,基层党委、政府应当重视和强化乡村的道德治理,对农民群众实施有效的教育管理,才能逐步推进农民的现代化和农村的社会文明。

  第一,要夯实乡村道德治理的政治支撑。在当前政府主导推动乡村建设的格局下,作为连接乡村、服务群众的基层政府,对乡村道德治理起着直接控制和影响作用,这是我们的工作优势,也是最有力的政治支撑。而目前的普遍状况是,基层党委、政府抓乡村道德治理的力度比较弱、精力比较分散,加上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导致在工作摆布上,乡村道德治理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这就必须解决政治支撑和工作保障问题。一要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党管农村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无论倡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基层党委、政府要结合农村的深刻变化和群众的实际需求,精准地调整细化道德治理措施,把握好乡村道德治理的“度”,政府管得多了,就会越俎代疱;管得少了,就会放任自流。从实际运作来看,要努力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为乡村道德治理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有效保障;要围绕乡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求突破;要顺应群众的道德需求,做好思想疏导、因势利导、扶持引导等工作。二要注重民间自治组织的发展。近些年,随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推进,大多村建起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会等自治组织,从实际调查来看,大多组织有名无实,普遍发挥作用不大、收效甚微,甚至很多成了摆设。这些自治组织成立起来很容易,但如何让这些组织负起责任,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恐怕还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实现村民道德自治,这是一个大趋势,要把那些挂在墙上的自治组织动员起来,切实解决他们的公信力问题、软约束问题、人员待遇等问题,使之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在群众心目中树立威信。

  第二,要完善乡村道德治理的运行机制。乡村道德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程,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从现实来讲,应努力探索制度规范和保障,实现制度的普遍遵守和有效运行,这样才能使乡村道德治理这一“软任务”持久开展下去。首先,探索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农村道德治理需要必要投入,没有投入,就不会有自然而然的产出,也不会有高质量的回报。应当探索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包括农民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宣传教育平台和阵地,提升农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道德需求、提升生活的品位质量,等等。面对当前基层财政紧张的形势,可以通过社会募集、建立基金等方式进行解决。其次,探索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农村道德治理涉及文明、文化、农业、教育、科技、法律、妇联等多个部门,这就要推动建立规范有序的联席会议制度,尽可能地整合部门优势和资源力量,引导相关部门拿出实实在在的惠民利民措施,统筹形成工作合力,共同作用于农村。这样,乡村道德治理才会更有秩序和效率。第三,探索建立激励奖惩机制。一方面,建立对乡镇、村道德治理工作的考评机制,这个工作占到多大比重,决定了基层工作力量的摆布、工作力度的大小;可以探索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开展好的乡村给予奖励。另一方面,建立激励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便于参与、乐于接受。可借鉴各地的成形经验,探索实施道德积分管理,建立道德档案,对表现好的群众,大力宣传表彰,给予相应奖励;对不讲文明道德的群众大胆曝光,给予相应惩罚。第四,完善村规民约。根据村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美德为基准,引导更多的村修订完善有特色、有约束力、有操作性的村规民约,规范群众的日常道德行为,逐步成为农民群众的习惯和行动。

  第三,要激活乡村道德治理的教育载体。近代以来,众多政治精英、知名社会学者都曾探索和推动乡村建设,并作了许多有益尝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乡村道德治理也有许多成形的样本可供借鉴。当前,重点要开展好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多开展体现时代风尚的载体活动。围绕“新农村、新生活、新农民、新气象”系列主题,通过深入开展生态环保、文明理念、时代风尚等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大力践行文明道德,不断提高文明素质,以人的现代化逐步与物的现代化对接。二是多开展民风民俗的传承教育。民风民俗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历史沉淀下来的一些好的民风民俗对群众的教化影响非常大,也早已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比如婚丧嫁娶仪式、传统节日习俗,都对人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而那些与现代化格格不入的旧习俗仍在桎梏着人们的思想,这就必须结合移风易俗教育,破陋习、树新风,引导群众主动去认知、去对待、去扬弃,在自我决择和时代选择的交锋碰撞中,新的文明健康的理念风尚就会树立起来。三是多对群众开展传统道德教育。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当前农民群众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道德意识趋于淡化。而向传统道德要智慧、寻方法、求力量,也是当前推进乡村道德治理的一济良药。乡村依靠传统道德进行治理,就能超越地域的千差万别,对规模庞大、思想各异的农民群体起到作用。这就要运用传统道德文化的思想精华,持续不断地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切实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逐步实现知行合一。现实来讲,要着力开展孝德和诚德的教育,特别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每个家庭和谐幸福、让邻里之间礼让互助。

  第四,要完善乡村道德治理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道德治理,需要一批高素质、知民情的干部队伍和人才。乡村要善于借助县、乡镇的相关力量,利用志愿者、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乡土人才,合力推动乡村道德治理,努力形成各尽其才、各展所长的生动局面。关键是基层党员干部,他们工作的主战场在农村、服务对象是农民,要负起历史责任,积极推进乡村道德实践,探索新方法新模式,努力做到接地气、有活力。还要争做社会新风的引领者和营建者,一人带头,众人相随,久而久之便会形成好的风气。还有各类志愿者队伍,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要努力把服务重点向农村倾斜,引导更多的志愿者关注乡村、关注农民群体,广泛参与到扶贫帮困、三下乡、支农支教等社会公益活动中来;同时要引导更多的农村党员干部成为服务村民的志愿者。还有农村乡土人才,要多培养和发展乡土能人、道德典型、乡贤人物等,引导他们参与到乡村道德治理之中。通过新一轮的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各地选出了一批素质高、有头脑、带富能力强的村干部,其中很多农村能人被推选为村干部,这些人眼界宽、能力强,为民办事热情高,利用这些能人资源,以他们为典型示范,大力推进道德治村,既对群众有一定的号召力,又能解决工作中的一些难题,这样就

责任编辑:陈 钢
河北省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08005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