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头条 宣传信息 未 成 年 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我们的节日
要 闻 “双争”进行时 高层动向
要闻轮显 “双争”光荣榜 领导活动
图文简报 魅力唐山
他山之石 热点评论
文明视频 文明微博
专题活动 工作提示
  唐山文明网首页 > 热点·评论
[原创评论]索取与回馈
来 源:唐山文明网
发表时间:2023-08-28
字体:[][][]
  人活着,需要吃饭,穿衣;伤心难过时渴望他人的慰藉;功成名就时,期待别人的赞可。人对自身需求的索取,必须且必要,索取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股强大力量。
  然而,一旦索取沦为单向行动,掺和一份理所当然,最终成为一种习惯,则是一种可怕的事情,需要引起当事人高度警惕。你和朋友一起外出打车,一般习惯坐在副驾驶还是后座?坐在副驾驶代表你准备为此次叫车买单,坐在后排则意味着你打算享受一次免费服务。朋友在微信群里动员大家给谁投个票,你一直保持潜水状态,而事实是你已经看到了朋友的求助,虽然投票只是举手之劳。但每当群里有人发红包,你的手指动作却异常灵敏,基本不会空手而归。你以前远离家乡异地求学,千里之外的父母能够准确掌握你所在地域的气温变化,及时提醒你添加衣物。而你每月仅有的一次主动给父母拨出的电话。却是在催促下个月的生活费。
  人的本性隐藏着索取的意识,呱呱坠地的婴儿,眼睛还未睁开,就以知晓索要母乳,之后的成长历程,备受父母家人的呵护,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只获得不付出的状态。这些都是滋养索取习惯形成的土壤,但这绝不能成为这一习惯养成的借口。我们暂不去讨论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但我们却无法绕开某种习惯能否得到他人认可的问题,因为这种认可决定你同外界交流互动时的有效性。
  千万不要认为别人已经习惯,甚至是接受,认可了你一味索取的习惯,即使是你的父母,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只不过他们将某些不安、不快的情绪藏匿得很深,你一直没有察觉。
  写到这里,必须要引出索取的反义词—回馈。回馈好比水库里的水,索取恰是稻田里的水。只有水库碧波荡漾,稻田才不会干枯。或者说只有水库里有水,稻田就不会缺水。生活中有很多回馈的时机,且容易把握,给朋友主动笑脸相迎问声好;周末向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声平安;外出一起吃饭时抢先买个单。这些回馈,没有耽误你太多时间,浪费你多少精力,花费你许多钱财。别人也不会因为得到你的回馈,立刻变得富有、高大、幸福。但这种回馈却能让他人感到愉悦、舒服、暖心,以及别人因此对你产生的亲切感、亲近感,形成的有爱心、很阳刚的形象,这无疑拉近了你同他人的距离。而人与人之间产生各种误解、纷争,与太大距离的存在不无关系。
  做人做事,都要学会对索取的抑制,对回馈的释放。
  艾立起
责任编辑:陈 刚
河北省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08005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