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头条 宣传信息 未 成 年 人
文明创建 志愿服务 我们的节日
要 闻 “双争”进行时 高层动向
要闻轮显 “双争”光荣榜 领导活动
图文简报 魅力唐山
他山之石 热点评论
文明视频 文明微博
专题活动 工作提示
  唐山文明网首页 > 魅力唐山 > 红色唐山
走进杨十三故乡:在传承红色基因中赓续精神血脉
来 源:唐山劳动日报
发表时间:2021-03-24
字体:[][][]

  

  坐落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杨裕民烈士墓

  

  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印明正在检查鹅苗。 崔满良 摄

  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在民族危亡时刻不怕流血牺牲。

  他出生书香门第,本是衣食无忧,在国家风雨飘摇之时毁家纾难投身抗战,誓为国家尽全忠;

  他是留美博士,归国后致力于中国造纸工业改革,在这一领域作出卓越贡献,成为名噪一时的造纸专家;

  他是大学教授,却在年近半百之时变身为一名战士,在抗日战场上浴血杀敌,成为八路军的得力干将,最终为国捐躯……

  如今,狼烟早已散,战火早已熄,但历史不容忘记。杨十三——这血洒太行山的名字如同旗帜一般,伫立在燕赵热土上,成为迁安人民永不褪色的红色印记。

  初春的杨团堡村空气清冷,阳光温和地洒向安宁的乡村,人们恬静地享受着乡村生活。杨团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秋红指着村委会西侧说,杨十三就是在那里出生、成长的。

  时间回溯到国步多艰的1889年。这一年,杨家共祖的第十三个兄弟在迁安杨团堡村出生,得名杨彦伦,字灿如,抗战后改名杨裕民。因在家中弟兄排行十三,也称杨十三。

  杨十三幼年进私塾读书,自幼聪颖伶俐。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他目睹义和团团员惨遭杀害,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保家卫国的种子便在年少的杨十三心中生了根、发了芽。抱着挽救民族危亡的决心,杨十三走出家门,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1906年,17岁的杨十三考入天津工艺学堂,后在南开中学、直隶省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读书。1916年,他出任天津直隶工业试验所化学工业科技士。

  面对满目疮痍、军阀混战的旧中国,杨十三坚定了“工业救国”的信念。1920年,他毅然放弃直隶省工业试验所化学工业课长职务,赴美半工半读,专攻造纸专业,并遍游美国的南北各大造纸厂吸取经验。

  1923年,杨十三取得博士学位后决然归国。一心倡导“振兴实业,挽救中华”的他,用所学专业知识,躬身致力于造纸专业。经过调查研究和多次试验,杨十三首创芦苇制浆造纸技术,并放弃专利权无私地向全国推广,为民族造纸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1929年,杨十三受聘于河北省工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前身)任教授。“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全境沦陷。杨十三痛愤:御侮复仇,非讲求武备不为功。在他的倡导下,河北工学院特别注重军训、体育、国术,他以身作则,每晨熹微即起,与学生同拳击,数年如一日。

  “说起太爷投笔从戎,那是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当时,太爷已经将近50岁了。”在工作之余,认真搜集研读抗战资料的杨十三曾孙杨小冀对太爷的英雄事迹探究较多。他说,抗战爆发后,太爷毅然拒绝随平津院校南渡,选择毁家纾难,发动河北工学院部分师生组成“工字团”,奔赴抗战前线。

  说杨十三“毁家纾难”,一点也不为过——他典卖了家里的50亩土地,又说服哥哥从家里拿出资金,从天津各方面购买枪支弹药资助抗战部队;他带领杨效贤、杨效棠、杨效昭等子女和“工字团”成员在天津、冀东地区,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声势浩大的冀东人民武装抗日大暴动。

  作为化学专家,杨十三是难得的科技人才,得到当时各方力量的青睐。1939年春,奉朱德总司令电召,他赴八路军总部拟主持军工部工作。

  “吾侪与敌决战之期至矣,吾愤累年,誓当以死报国。”杨十三履行了自己的铮铮誓言。同年7月21日,他因长期劳顿,重病积疴,牺牲在太行山上,享年50岁。

  如今,河北工业大学校史馆,记录着杨十三教授的生平,见证了他“以孱弱之躯,誓必效死疆场,马革裹尸,决不辗转床褥作亡国奴”的碧血丹心。

  “文华武略一英雄,慷慨悲歌建奇功。浩气长存垂青史,威名永扬在冀东。”2020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该校以一首诗缅怀杨十三英烈,让学生触摸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感受先烈跳动的脉搏,传承母校红色基因,不忘自己来时的路。

  杨团堡村,青瓦白墙的民居显现在山林中,平坦的乡间小路蜿蜒在家家户户、田间地埂间,犹如村庄生生不息、代代传承的红色印记。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透过村庄静谧的速生杨树林,人们隐约可闻鹅鸣阵阵。自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办以来,“鹅司令”马印明带领200余户村民,走出一条生态循环养殖之路,带动一方群众致富,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来——来——来!”饲养员一声吆喝,上万只鹅犹千军万马蜂拥而起,颇为壮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印明介绍,鹅养殖场占地1000多亩,集孵化、养殖、育种、饲料供应、屠宰为一体,销售额达3000余万元,每年带动当地200多农户增收数百万元,已经成为北方最大的绿色鹅产品基地。

  说起新农村建设,王秋红如数家珍:“我们村完成了12000多米的农村道路硬化,添置了175盏路灯,实现全村巷道亮化全覆盖。夜晚不仅多了一道亮丽风景,更让村民享受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他说,前些年村里用电线路老化,村民们常常无法使用空调设备。在村委会积极争取下,全村的高压线路和变压器更换一新,村民们用上了放心电、安全电。王秋红介绍,杨团堡村正在筹备村史馆的建设工作,准备将杨十三等革命英烈的事迹列入其中,让村民代代传承红色精神。

责任编辑:王 宏媛
W020200820293866486240.jpg
timg (3).jpg
111f.jpg
卢林
W020181113323896922539.jpg
张翎
微信图片_20200410112247.png
余秋雨文学十卷
作者:余秋雨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河北省唐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冀ICP备080054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