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优秀文化有着独特的精神特点和鲜明的价值认同,是一项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能够让思政教育有滋有味、有温度,活化思政的教化作用。唐山学院文法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扩大思政育人方式的广度、提高思政育人要求的精度、拓展思政育人内容的深度,利用地域和学科优势,将地方优秀文化融于思政教育,探索地方优秀文化育人新实践。
近年来,学院将唐山优秀文化贯穿融合到思政教育中,围绕以大钊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地方特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唐山近代工业摇篮为代表的工业文化,利用专业优势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建设的法治文化,汲取传统廉洁文化精髓,形成具有唐山地域特质、唐山学院特色的大思政格局,并结合实践育人,成为引领师生积极做好教育事业、文化宣传传承、创新成果转化的五个有效载体,奋力开创新文科领域优秀文化赋能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革命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革命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有着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提高革命历史认知的基本价值,还具有回应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原则和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的逻辑思路,有助于发挥思政教育实效。学院深挖细研,在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上下功夫。整合唐山文化资源,建立适合进行教育教学、社会实践、参观研学、培训体验的“红色资源库”,通过实地调研、历史资料研究、人物访谈等方式,挖掘红色文化内涵,组织教师撰写《唐山精神阐释集》,将革命文化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好路径。深思细悟,在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利用上下功夫。传承和弘扬大钊精神,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编排话剧。红色话剧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文化育人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是文化育人中鲜活生动的教材。学院打造了原创红色话剧《李大钊》《红色芳华》等优秀剧目,通过自编、自导、自演将艺术实践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红色话剧在文化育人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高校文化育人功能的落地实践。深耕细作,在红色文化资源有效传播上下功夫。与河北省特检院唐山分院、都市花园社区、中小学建立合作,组织红色话剧“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传;开展“育践”唐山系列活动,通过探访李大钊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实物、实景、实事为载体,多层次、多方位、多维度探索“革命文化+思政”的新路径。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发掘地方传统文化中育人资源和思政元素,在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专业开设冀东文化与文学、社会社情调研等课程(环节),构建体现地域特点的课程体系。与唐山市社科联联建,推进有组织的科研。组织教师围绕地方文化申报课题,推进地方文化专题研究。组织开展唐山优秀文化讲解大赛,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做好唐山优秀文化的宣传展示。打造线上文化品牌,在微信平台“文法拾光”上推出“悦享唐韵”文化宣传专栏,用青年人的视角和方式,传播好地方特色文化,多方位展示唐山魅力,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工业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开设唐山工业文化课程,结合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雕琢、处理、加工,呈现工业文化,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组织教师撰写《唐山工业文明阐释集》,详细介绍唐山近代工业体系形成和发展、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情况,带领学生与历史对话、与真实情景交流,近距离了解唐山工业文化。组织学生开展“老工业城市之旅”,激励学院师生回溯历史的广度、感悟发展的深度、走进历史的深处。通过研学唐山新工业,为学生建立思政教育新场景,引导学生不断挖掘、诠释“特别能战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法治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将案例融入理论、以知识传授价值,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及能力培养的融合。利用实践路径拓展教学内容,精心打造“法治文化品牌”。学院联合唐山市司法局、高新区法院、河北省其他高校,开展“12·4”法治文化宣传周“进广场、进社区、进校园”三进普法活动、模拟法庭进校园、唐山三所高校辩论赛等活动,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为师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聚焦师生关切,打造线上“法治微课堂”。改变以往枯燥、单调的普法形式,邀请唐山知名律师、法官、检察官、专任教师、法学专业学生,精心策划微课内容,通过“你问我答”“故事演绎”“专题解说”等多种形式录制法律知识,让法律知识传递到校园。
廉洁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廉洁文化以其鲜明的价值导向、强烈的情感倾向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大思政课”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组织教师撰写《廉政文化研究成果汇编》,为高校“大思政课”的建设提供坚实且多元的理论支撑,增加廉洁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的深度。创新廉洁文化教育平台,开启廉洁文化线上传播模式,让内涵丰富的廉洁文化可感、可触、可亲近。组织开展润心教育警示教育活动、廉洁文化作品征集大赛等活动,引导师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高校思政教育是连接广大青年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枢纽,唐山学院文法学院不断探索、创新二者相融合的有效路径,把唐山优秀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提升了思政教育实效。(李斌、袁丽丽、王林)